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当代工艺美术评论人才培养”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首个工艺美术评论人才培养项目,由山东艺术学院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合作支持.培训班共收到183名学员报名,最终入选了30名学员,他们来自13个不同省份的高校、工艺美术行业、工艺美术事业单位等机构,培训课程主要包括艺术评论、美术知识、工艺美术理论与评论三大板块,以集中授课与项目交流、外出采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7月28日、29日,国家艺术基金“当代工艺美术评论人才培养”项目学员在项目主持人山东艺术学院姜坤鹏博士的带领下,赴青岛进行艺术考察,调研青岛市创意文化产业与工艺美术的发展。项目团队先后参观了西海博物馆、贝壳博物馆、鲁作家俱博物馆、青岛大学图书馆、融阅读空间、民间工艺美术馆和城市记忆博物馆等文旅场所。
7月29日上午,项目团队在山东艺术学院姜坤鹏博士的带领下参观了青岛鲁作家俱博物馆,《青岛日报》副刊编辑薛原老师陪同,由鲁作家俱博物馆展陈部部长华伟引导参观。
项目组成员详细了解了明清家具的工艺特色,梳理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历史。
鲁作家俱博物馆馆藏丰富,有家具艺术巅峰时期的明清黄花梨家具、雍容华贵的清代宫廷漆器;古代极为奢侈的寿礼——款彩围屏;镇馆之宝“魁星点斗”铸铁塑像等艺术品,涉及家具、织绣、书画、石器等多个品类,从多方面展现了古代工艺美术的艺术成就、艺术特征及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当代工艺美术评论人才培养”提供了工艺美术的理论研究基础。
“当代工艺美术评论人才培养”学员们大多为各高校教师,多数人也正在积极从事手工艺、非遗、乡村振兴的课题研究,他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对鲁作丰富的馆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设计审美、工艺特征、保护传承、文物数字化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并表示同鲁作博物馆展开下一步研究实践等方面的合作意向。